
“老家河南”旅游推广活动首站走进郝堂村(河南最美村庄郝堂村)
出发城市:郑州/洛阳
预订价格:详情可联系客服
旅游天数:按照行程/可定制
经营业务:团体、个人观光旅游(省内旅游、国内旅游、国内地接) 商务考察、商务会议、研学旅游等
- 全国咨询热线:
- 13017648055
详情介绍:
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四个河南”中的积极作用,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部署,让旅游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省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游,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9月11日,由河南省旅游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单位联合组织发起的“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系列旅游推广活动在郝堂正式启动。副省长张广智宣布活动启幕。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寇武江,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张建,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信阳市市长乔新江,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何琳,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王俊本出席活动。由我省知名作家李佩甫、王守国、何宏,书法家张良、画家罗治安、网络达人“大鹏背包走天下”等人组成的采风团,走进信阳郝堂村,以发现老家河南的乡村之美。
首站走进郝堂活动由信阳市旅游局承办。
采访侧记
乡村郝堂 都市苏杭
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
走进郝堂,恍若走进一幅山水画卷中。走进村细看,细雨氤氲下的房舍让人惊喜。灰墙黛瓦的三层徽派民居,既有马头墙、木制窗框这些人为的建筑,也有开放式院墙里的花坛、桂树等自然元素;一幢独院的土坯房,既有茅草制作的房顶、裂纹清晰的土墙、带有泥土镰刀这些粗制的朴素感,也有青砖铺路、木质挂饰、油画点缀的考究。
郝堂村村长胡静向记者介绍,从2011年以来,郝堂村没砍一棵树,没挖一座山,没填一个塘,没有拆迁一户农民的房子,通过改水、改厕、改厨、硬化道路,尽可能保持原有的村庄形态,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醉美”小山村。
一个丰富的民俗大舞台
“看不完,乡村景;说不完,中国梦……”来自洋河镇的卢国华和吴桓辉自编、自创、自演的大鼓书,引来许多游客雨中驻足。这是郝堂民俗文化周上的一幕。
好一个民俗的大舞台!郝堂村礼堂的豫剧《抬花轿》唱得正热闹,民族舞舞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大鼓书、民俗踩街表演精彩不断。记者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看到,皮影、泥塑、剪纸、烙画、叶雕、染布、刺绣等一系列独具豫风楚韵的民俗文化一一呈现。“民俗文化周让乡村多了些文化味。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更好地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挖掘豫南文化精髓,让‘美丽乡村’美在文化、乐在内涵。”郝堂民俗文化活动周指挥长、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告诉记者。
一方生态的福民乐土
大力发展乡村游,是让农民分享生态红利,享受文明富裕生活的重要途径。
岸芷轩是在污水处理湿地旁建立起来的茶吧、书吧,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大学生村官朱菊和姜佳佳,她们将年轻人的热情和创造力带到了郝堂,也创意着这里的生活。
“平时,村民可以带着朋友来喝茶、看书,我们还会在这里组织关于心理健康、育儿教育的公开课,给村民普及知识。”朱菊说,村里还成立了“夕阳红养老互助合作社”,每年利润的40%给老人派发红利,让老人收入有保障。
“村里环境好、养老服务搞得好,就连在城市里打工的年轻人都又回乡创业,还常常带着朋友回家玩。”胡静村长说,郝堂村有上万亩生态茶园,原来大面积荒芜,现在村里由过去的原料供应者变成了品牌经营者,过去几十元的茶卖出了上千元的好价钱。郝堂村的水稻改成了有机种植,稻田冬养期全都种上了紫云英,既美化了环境,又肥沃了土地……
青山、绿水、乐土,美丽村庄正弹奏动人的乐章;生态、文明、富裕,郝堂人民正奋力描绘最美的画卷。
一座名家眼中的幸福地
“这是一场好雨,雨中漫步,雨中看花,挺好,很难得!”我省著名作家李佩甫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知名作家、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副总裁王守国用一句话概括了郝堂:“乡村郝堂都市苏杭。”
“郝堂有山有水,自然生态非常好。但更重要的是,这里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和豫南乡村的传统文化元素,感觉太好了。”著名作家、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如是说。
老家是山东青岛的著名书法家张良,对记者谈了自己的感受:“这么多的自然景观,作为一个村庄来说是很难得的。我看到这里村民的一种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谐发展的状态。”
知名的山水画家罗治安说:“村民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生活、学习太入画了。以后会经常来郝堂写生,享受‘天人合一’的生活。”
知名旅行家耿云鹏说,他要在网络上对郝堂进行文字和图片的传播,影响更多的旅游粉丝,在全国分享河南的乡村美景。
讲话摘要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旅游业发展中创立的“六个一”
河南省旅游局局长 寇武江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项宏伟的战略目标。“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对各级政府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他对旅游业高度重视,他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践行的“六个一”已经成为业界传扬的佳话,这“六个一”是在正定县修建该县第一个景区荣国府、第一个提出旅游兴县战略、第一次推行西湖景区免门票、首次在全国以省委名义召开省级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国家主席名义参加的首个国际活动是俄罗斯中国旅游年、签署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业的重视与关心,既是动力,又是压力。作为旅游业界人士,在建设美丽中国中使命光荣,必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乡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基,乡村强则中国强,乡村美则中国美。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河南省旅游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决定在今年9月至10月,组织开展“美丽乡村”系列之“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旨在推动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树立美丽乡村的品牌形象,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广大村民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我省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乡村,河南的乡村旅游一定会取得累累硕果!
引导人们关注新农村新生活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 张建
美丽河南的建设离不开美丽乡村,打造美丽乡村,旅游业是加速器。河南省旅游局以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乡村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题,以城市市民为客源,能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将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起组织单位之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愿和省旅游局一起,挖掘出一批像郝堂这样适宜居住生活、适宜创业就业、适宜旅游度假的美丽乡村典型,通过各种媒体的联动宣传,不遗余力地推介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旅游富农典范,引导人们关注新农村、新生活,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舆论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乔新江
近年来,信阳紧紧依托一红有绿两大旅游品牌,坚持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建设生态城市、构建生态文明,相继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等嘉誉。并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典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红色旅游区之一、全省规划发展的10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在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注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为抓手,按照“一区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原则,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打造了郝堂村等一批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推动了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这次“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旅游推广活动,第一站选择在信阳郝堂,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信阳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进旅游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信阳应有的贡献。
田园味儿里的时代气息
信阳市平桥区区委书记 王继军
郝堂村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南部,是典型的豫南山村。去年被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一批12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
郝堂村在建设过程中,认真总结各地新农村建设经验和教训,抛弃“大拆大建”,遏制群众“被上楼”,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智慧,重塑村落文明、文化内涵和乡村价值。一是自己动手,整治环境。从推广垃圾分类做起,新建资源垃圾分类处理中心1座,新建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卫生厕所400座,家庭户用型沼气池120座,新建卫生公厕3座。二是自愿参与,改建村居。采取免费提供图纸、规划引导、一户一图,使人与村庄更加和谐。三是自主经营,发展经济。整治发展茶园3000亩,推广种植有机水稻300亩,发展观赏性荷花220亩。同时,做好乡村休闲游,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40余家。环村规划建设了34公里长的休闲健身道路,使村庄成为城乡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地方。四是自力更生,规范制度,促进农村和谐。
文化是村庄得以延续的血脉,郝堂村的实验与建设始终坚持把文化的涵养和复兴作为最核心的目标。在复兴村落文化上,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启动了白桦、叶楠文学馆和张玉珩革命烈士故居建设。
如今的郝堂,景在变、屋在变、村在变、人也在变。“变”里保留着古朴、天然的乡村味道、田园气质,“变”里凝聚着时尚、现代的城市元素、时代气息。
郝堂让我看到了希望
河南著名作家 李佩甫
我有三个感谢。一是感谢信阳山水滋润了我,我38年喝信阳毛尖痴心不改。二是感谢信阳的绿色山水、红色故事给了作家无穷的创作源泉和写作素材。三是感谢主办方给了我雨中看郝堂的机会。作为一个乡土文学作家,我一直在关注着我们河南乡村的变化,对乡村的变化和落寞有过焦虑。我到过豫东平原一个曾经有3000多人的大村庄,去观察“乡村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结果发现,已成“空心村”的村庄寂寥少人,狗吠鸡鸣的乡村印象很难再寻找到。“但今天我来到郝堂,既有古朴天然的乡村味道,又有时尚现代的时代气息,我看到了美丽乡村的新希望。”
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四个河南”中的积极作用,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部署,让旅游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省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游,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9月11日,由河南省旅游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单位联合组织发起的“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系列旅游推广活动在郝堂正式启动。副省长张广智宣布活动启幕。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寇武江,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张建,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信阳市市长乔新江,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何琳,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王俊本出席活动。由我省知名作家李佩甫、王守国、何宏,书法家张良、画家罗治安、网络达人“大鹏背包走天下”等人组成的采风团,走进信阳郝堂村,以发现老家河南的乡村之美。
首站走进郝堂活动由信阳市旅游局承办。
采访侧记
乡村郝堂 都市苏杭
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
走进郝堂,恍若走进一幅山水画卷中。走进村细看,细雨氤氲下的房舍让人惊喜。灰墙黛瓦的三层徽派民居,既有马头墙、木制窗框这些人为的建筑,也有开放式院墙里的花坛、桂树等自然元素;一幢独院的土坯房,既有茅草制作的房顶、裂纹清晰的土墙、带有泥土镰刀这些粗制的朴素感,也有青砖铺路、木质挂饰、油画点缀的考究。
郝堂村村长胡静向记者介绍,从2011年以来,郝堂村没砍一棵树,没挖一座山,没填一个塘,没有拆迁一户农民的房子,通过改水、改厕、改厨、硬化道路,尽可能保持原有的村庄形态,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醉美”小山村。
一个丰富的民俗大舞台
“看不完,乡村景;说不完,中国梦……”来自洋河镇的卢国华和吴桓辉自编、自创、自演的大鼓书,引来许多游客雨中驻足。这是郝堂民俗文化周上的一幕。
好一个民俗的大舞台!郝堂村礼堂的豫剧《抬花轿》唱得正热闹,民族舞舞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大鼓书、民俗踩街表演精彩不断。记者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看到,皮影、泥塑、剪纸、烙画、叶雕、染布、刺绣等一系列独具豫风楚韵的民俗文化一一呈现。“民俗文化周让乡村多了些文化味。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更好地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挖掘豫南文化精髓,让‘美丽乡村’美在文化、乐在内涵。”郝堂民俗文化活动周指挥长、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告诉记者。
一方生态的福民乐土
大力发展乡村游,是让农民分享生态红利,享受文明富裕生活的重要途径。
岸芷轩是在污水处理湿地旁建立起来的茶吧、书吧,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大学生村官朱菊和姜佳佳,她们将年轻人的热情和创造力带到了郝堂,也创意着这里的生活。
“平时,村民可以带着朋友来喝茶、看书,我们还会在这里组织关于心理健康、育儿教育的公开课,给村民普及知识。”朱菊说,村里还成立了“夕阳红养老互助合作社”,每年利润的40%给老人派发红利,让老人收入有保障。
“村里环境好、养老服务搞得好,就连在城市里打工的年轻人都又回乡创业,还常常带着朋友回家玩。”胡静村长说,郝堂村有上万亩生态茶园,原来大面积荒芜,现在村里由过去的原料供应者变成了品牌经营者,过去几十元的茶卖出了上千元的好价钱。郝堂村的水稻改成了有机种植,稻田冬养期全都种上了紫云英,既美化了环境,又肥沃了土地……
青山、绿水、乐土,美丽村庄正弹奏动人的乐章;生态、文明、富裕,郝堂人民正奋力描绘最美的画卷。
一座名家眼中的幸福地
“这是一场好雨,雨中漫步,雨中看花,挺好,很难得!”我省著名作家李佩甫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知名作家、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副总裁王守国用一句话概括了郝堂:“乡村郝堂都市苏杭。”
“郝堂有山有水,自然生态非常好。但更重要的是,这里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和豫南乡村的传统文化元素,感觉太好了。”著名作家、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如是说。
老家是山东青岛的著名书法家张良,对记者谈了自己的感受:“这么多的自然景观,作为一个村庄来说是很难得的。我看到这里村民的一种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谐发展的状态。”
知名的山水画家罗治安说:“村民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生活、学习太入画了。以后会经常来郝堂写生,享受‘天人合一’的生活。”
知名旅行家耿云鹏说,他要在网络上对郝堂进行文字和图片的传播,影响更多的旅游粉丝,在全国分享河南的乡村美景。
讲话摘要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旅游业发展中创立的“六个一”
河南省旅游局局长 寇武江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项宏伟的战略目标。“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对各级政府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他对旅游业高度重视,他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践行的“六个一”已经成为业界传扬的佳话,这“六个一”是在正定县修建该县第一个景区荣国府、第一个提出旅游兴县战略、第一次推行西湖景区免门票、首次在全国以省委名义召开省级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国家主席名义参加的首个国际活动是俄罗斯中国旅游年、签署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业的重视与关心,既是动力,又是压力。作为旅游业界人士,在建设美丽中国中使命光荣,必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乡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基,乡村强则中国强,乡村美则中国美。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河南省旅游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决定在今年9月至10月,组织开展“美丽乡村”系列之“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旨在推动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树立美丽乡村的品牌形象,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广大村民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我省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乡村,河南的乡村旅游一定会取得累累硕果!
引导人们关注新农村新生活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 张建
美丽河南的建设离不开美丽乡村,打造美丽乡村,旅游业是加速器。河南省旅游局以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乡村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题,以城市市民为客源,能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将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起组织单位之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愿和省旅游局一起,挖掘出一批像郝堂这样适宜居住生活、适宜创业就业、适宜旅游度假的美丽乡村典型,通过各种媒体的联动宣传,不遗余力地推介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旅游富农典范,引导人们关注新农村、新生活,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舆论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乔新江
近年来,信阳紧紧依托一红有绿两大旅游品牌,坚持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建设生态城市、构建生态文明,相继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等嘉誉。并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典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红色旅游区之一、全省规划发展的10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在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注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为抓手,按照“一区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原则,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打造了郝堂村等一批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推动了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这次“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旅游推广活动,第一站选择在信阳郝堂,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信阳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进旅游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信阳应有的贡献。
田园味儿里的时代气息
信阳市平桥区区委书记 王继军
郝堂村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南部,是典型的豫南山村。去年被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一批12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
郝堂村在建设过程中,认真总结各地新农村建设经验和教训,抛弃“大拆大建”,遏制群众“被上楼”,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智慧,重塑村落文明、文化内涵和乡村价值。一是自己动手,整治环境。从推广垃圾分类做起,新建资源垃圾分类处理中心1座,新建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卫生厕所400座,家庭户用型沼气池120座,新建卫生公厕3座。二是自愿参与,改建村居。采取免费提供图纸、规划引导、一户一图,使人与村庄更加和谐。三是自主经营,发展经济。整治发展茶园3000亩,推广种植有机水稻300亩,发展观赏性荷花220亩。同时,做好乡村休闲游,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40余家。环村规划建设了34公里长的休闲健身道路,使村庄成为城乡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地方。四是自力更生,规范制度,促进农村和谐。
文化是村庄得以延续的血脉,郝堂村的实验与建设始终坚持把文化的涵养和复兴作为最核心的目标。在复兴村落文化上,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启动了白桦、叶楠文学馆和张玉珩革命烈士故居建设。
如今的郝堂,景在变、屋在变、村在变、人也在变。“变”里保留着古朴、天然的乡村味道、田园气质,“变”里凝聚着时尚、现代的城市元素、时代气息。
郝堂让我看到了希望
河南著名作家 李佩甫
我有三个感谢。一是感谢信阳山水滋润了我,我38年喝信阳毛尖痴心不改。二是感谢信阳的绿色山水、红色故事给了作家无穷的创作源泉和写作素材。三是感谢主办方给了我雨中看郝堂的机会。作为一个乡土文学作家,我一直在关注着我们河南乡村的变化,对乡村的变化和落寞有过焦虑。我到过豫东平原一个曾经有3000多人的大村庄,去观察“乡村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结果发现,已成“空心村”的村庄寂寥少人,狗吠鸡鸣的乡村印象很难再寻找到。“但今天我来到郝堂,既有古朴天然的乡村味道,又有时尚现代的时代气息,我看到了美丽乡村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