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君威旅游网站!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

13017648055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洛阳君威旅游
联系人:杜先生
电话:13017648055
座机:13017648055
邮箱:
办公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凯旋西路30号凯瑞君临商务楼

游记资讯

登封嵩阳书院:千年尚学 文脉相继(嵩阳书院介绍导游词)

登封嵩阳书院:千年尚学 文脉相继(嵩阳书院介绍导游词)

联系方式:13017648055
出发城市:郑州/洛阳
预订价格:详情可联系客服
旅游天数:按照行程/可定制
经营业务:团体、个人观光旅游(省内旅游、国内旅游、国内地接) 商务考察、商务会议、研学旅游等
全国咨询热线:
13017648055

详情介绍: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且发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里,是一座书院,却不止于一座书院。

嵩阳书院(资料图) 登封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松柏苍翠,峰岭巍峨,位于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在传播中华民族文明和培养造就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而被专家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原名嵩阳寺,是一处佛教活动场所,僧徒曾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开始被道教占据,著名道士潘师正、孙太冲等曾在此修炼。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许多有识之士为使孔孟思想不至没落,把办教育、传授儒学作为已任,纷纷聚集于嵩山开课授徒。后周皇帝柴荣将嵩阳观改为太乙书院,自此,嵩阳观逐渐成为一个儒家思想传播的场所。

嵩阳书院里的“二将军柏”(资料图) 登封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北宋之后,文风大行,著名学者吕蒙正、滕子京以及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先后在这里聚徒讲学、传播儒家理学思想,这里成为“洛派理学(亦称程朱理学)”的诞生地,宋仁宗亲赐匾额更名为嵩阳书院。王安石变法之后,许多大臣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便选择退居,离开朝廷,因嵩阳书院和都城开封很近,他们便云集于此、著书立说、传徒授艺,嵩阳书院名噪一时,范仲淹、司马光、杨时等均在此执教,司马光的伟大巨著《资治通鉴》第9至21卷就是在这里写的。

明朝末年,嵩阳书院不慎遭了一场大火,殿堂建筑被焚烧殆尽。到了清朝,由于嵩阳书院的盛名远播,登封知县叶封、名儒耿介、河南巡抚王日藻等人先后主持重修书院,到康熙年间累计学田1427亩,四方求学者不远千里而来,重新恢复了往日书声朗朗的场景。清康熙辛卯年,河南省在开封选拔举人,按名额每县不足一人,可单嵩阳书院就考取了五人。

然而,因书院位于中原腹地,屡遭兵燹,“其地忽兴忽废、忽盛忽衰,自唐、宋、元、明以迄今,兹政不知历几年所”。虽然战火频生,嵩阳书院始终弦歌不辍,从公元934年至1905年改制为小学堂,讲学活动持续了970余年。2001年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流传千年的不仅仅是书院的建筑,更是其中氤氲的文脉精神。当代的嵩阳书院,基本保留了清朝修复后的建筑主体原貌,占地近1万平方米,分五进院落,其中有古建筑106间。书院保存下来的文物也很多,最著名的是两株汉封将军柏和9米多高的大唐碑,人称“稀世宝”。两株柏树树龄都在4500年以上,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千年的嵩阳书院,在做好保护与开放的同时,依然延续着文化功效。时至今日,立于书院内,虽听不到朗朗读书声,但却仍能感受到那份儒学大师的谆谆教诲与程门立雪的虔诚求学,其蕴含的尊师重道、立德树人的优良教育传统至今仍在传承。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且发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里,是一座书院,却不止于一座书院。

嵩阳书院(资料图) 登封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松柏苍翠,峰岭巍峨,位于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在传播中华民族文明和培养造就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而被专家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原名嵩阳寺,是一处佛教活动场所,僧徒曾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开始被道教占据,著名道士潘师正、孙太冲等曾在此修炼。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许多有识之士为使孔孟思想不至没落,把办教育、传授儒学作为已任,纷纷聚集于嵩山开课授徒。后周皇帝柴荣将嵩阳观改为太乙书院,自此,嵩阳观逐渐成为一个儒家思想传播的场所。

嵩阳书院里的“二将军柏”(资料图) 登封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北宋之后,文风大行,著名学者吕蒙正、滕子京以及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先后在这里聚徒讲学、传播儒家理学思想,这里成为“洛派理学(亦称程朱理学)”的诞生地,宋仁宗亲赐匾额更名为嵩阳书院。王安石变法之后,许多大臣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便选择退居,离开朝廷,因嵩阳书院和都城开封很近,他们便云集于此、著书立说、传徒授艺,嵩阳书院名噪一时,范仲淹、司马光、杨时等均在此执教,司马光的伟大巨著《资治通鉴》第9至21卷就是在这里写的。

明朝末年,嵩阳书院不慎遭了一场大火,殿堂建筑被焚烧殆尽。到了清朝,由于嵩阳书院的盛名远播,登封知县叶封、名儒耿介、河南巡抚王日藻等人先后主持重修书院,到康熙年间累计学田1427亩,四方求学者不远千里而来,重新恢复了往日书声朗朗的场景。清康熙辛卯年,河南省在开封选拔举人,按名额每县不足一人,可单嵩阳书院就考取了五人。

然而,因书院位于中原腹地,屡遭兵燹,“其地忽兴忽废、忽盛忽衰,自唐、宋、元、明以迄今,兹政不知历几年所”。虽然战火频生,嵩阳书院始终弦歌不辍,从公元934年至1905年改制为小学堂,讲学活动持续了970余年。2001年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流传千年的不仅仅是书院的建筑,更是其中氤氲的文脉精神。当代的嵩阳书院,基本保留了清朝修复后的建筑主体原貌,占地近1万平方米,分五进院落,其中有古建筑106间。书院保存下来的文物也很多,最著名的是两株汉封将军柏和9米多高的大唐碑,人称“稀世宝”。两株柏树树龄都在4500年以上,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千年的嵩阳书院,在做好保护与开放的同时,依然延续着文化功效。时至今日,立于书院内,虽听不到朗朗读书声,但却仍能感受到那份儒学大师的谆谆教诲与程门立雪的虔诚求学,其蕴含的尊师重道、立德树人的优良教育传统至今仍在传承。


文章版权声明 1 本网站名称:洛阳君威旅游-河南本地旅行社
2 本页永久网址:http://www.junweilvyou.com/list_46/2321.html
3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如有侵权,请联系君威旅游客服微信:>13017648055 进行删除处理。
4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6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