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君威旅游网站!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

13017648055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洛阳君威旅游
联系人:杜先生
电话:13017648055
座机:13017648055
邮箱:
办公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凯旋西路30号凯瑞君临商务楼

游记资讯

“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 | 千年古刹的醇厚历史见证——少林寺(世界文化遗产名城)

“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 | 千年古刹的醇厚历史见证——少林寺(世界文化遗产名城)

联系方式:13017648055
出发城市:郑州/洛阳
预订价格:详情可联系客服
旅游天数:按照行程/可定制
经营业务:团体、个人观光旅游(省内旅游、国内旅游、国内地接) 商务考察、商务会议、研学旅游等
全国咨询热线:
13017648055

详情介绍:

      “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兹为胜殿。”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的嵩山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也是享誉世界的少林武术发源地,更是嵩山文化主要代表地之一。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建筑,依山而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和千佛殿七进院落,鼎盛时期雄伟华丽,历史上长期作为全国寺院建设与布局的典范。

山门

少林寺山门为常住院大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为面阔三间(11.87米)、进深两间(7.09米)、通高12.715米的单檐歇山式建筑。上覆以琉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驮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琉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垂兽、走兽等。

甬道两侧有许多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碑林里的大多数碑刻都是唐宋以来的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少林寺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碑林和碑廊共计有历史碑刻141通。其中有蔡京、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名家作品,是一座丰富的书法艺术宝库。碑刻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废盛衰,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天王殿

天王殿位于山门后中轴线上,是少林寺常驻院第二进建筑。清雍正十三年为寺院山门。初建于元,明、清多次整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少林寺大修时,在此殿前另建一山门,原门改称天王殿。1928年被石友三焚毁,仅存月台、殿基、柱础和门槛。

现天王殿是根据中国文物研究所提供的研究资料,由北京古建专家孔祥祯依据日本人1921年拍的被焚前天王殿照片及《少林寺志》所载原殿旧式重新设计,河南古建队施工,于1982至1983年重建的。其平面布局仍以原址结构为准。新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加前、后廊。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长15.30米,深10.40米,门宽2.70米。另外,左右对称有两道硬山式掖门,各距1.70米,面阔一间,与天王殿形成主次分明、统一完整的古建殿堂。

大雄宝殿

天王殿后面是一座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

大雄宝殿前方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钟鼓楼分四层,高27米,巍峨雄伟,国内罕见。钟楼北部底层平台上存一残破大铁钟,是金泰和四年(1204年)所铸原物,钟上有铭,详记铸造因由。因1928年钟楼被毁,大铁钟坠地,裂为数块。钟楼内新铸有一口大铜钟,重6.5吨。

藏经阁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后,为高僧讲经说法处。珍藏有明大藏经、少林拳谱秘籍、清《少林寺志》等珍贵文物史料。现东西两壁经柜,藏有《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高丽大藏经》及佛教、少林武术方面的众多典籍。内供汉白玉大卧佛一尊,长7米,重16.5吨。

方丈室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面阔五间,进深三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九月三十,乾隆皇帝东渡洛水至少林寺,曾以方丈室为行宫并宿于此,后来方丈室又被称为“龙庭”。

立雪亭

在方丈室后,有明代所建纪念二祖慧可的立雪亭。殿内悬挂“雪印心珠”四字匾额乃乾隆皇帝御题,匾额正中有“乾隆御笔之宝”的印鉴。

千佛殿

      千佛殿因殿内绘有大型壁画五百罗汉而得名。为少林寺常住院最后一进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

千佛殿内神龛后面北壁及东、西两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壁画高 7.5米,长42米,面积320平方米,构图严谨,形象生动,气势磅礴,世所罕见,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殿内地面上,尚有48个脚坑,相传为当年寺内武僧练武所踏。脚坑分布整齐,呈一条线状,这被认为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千佛殿东侧有白衣殿,南北墙上均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二十米,很生动地表现了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情景。

少林寺的建筑遗迹、碑刻和壁画,充分展示了少林武术的历史和内涵。人们给予建筑的遗留以时间,建筑也回报以历史的痕迹和温情,也许这才是文物古迹的真正价值所在。

      “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兹为胜殿。”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的嵩山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也是享誉世界的少林武术发源地,更是嵩山文化主要代表地之一。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建筑,依山而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和千佛殿七进院落,鼎盛时期雄伟华丽,历史上长期作为全国寺院建设与布局的典范。

山门

少林寺山门为常住院大门,由正门与东、西二掖门组成。为面阔三间(11.87米)、进深两间(7.09米)、通高12.715米的单檐歇山式建筑。上覆以琉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驮宝瓶脊刹,皆为制作精美的高浮雕彩色琉璃制品,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垂兽、走兽等。

甬道两侧有许多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碑林里的大多数碑刻都是唐宋以来的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少林寺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碑林和碑廊共计有历史碑刻141通。其中有蔡京、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名家作品,是一座丰富的书法艺术宝库。碑刻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废盛衰,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天王殿

天王殿位于山门后中轴线上,是少林寺常驻院第二进建筑。清雍正十三年为寺院山门。初建于元,明、清多次整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少林寺大修时,在此殿前另建一山门,原门改称天王殿。1928年被石友三焚毁,仅存月台、殿基、柱础和门槛。

现天王殿是根据中国文物研究所提供的研究资料,由北京古建专家孔祥祯依据日本人1921年拍的被焚前天王殿照片及《少林寺志》所载原殿旧式重新设计,河南古建队施工,于1982至1983年重建的。其平面布局仍以原址结构为准。新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加前、后廊。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长15.30米,深10.40米,门宽2.70米。另外,左右对称有两道硬山式掖门,各距1.70米,面阔一间,与天王殿形成主次分明、统一完整的古建殿堂。

大雄宝殿

天王殿后面是一座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

大雄宝殿前方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钟鼓楼分四层,高27米,巍峨雄伟,国内罕见。钟楼北部底层平台上存一残破大铁钟,是金泰和四年(1204年)所铸原物,钟上有铭,详记铸造因由。因1928年钟楼被毁,大铁钟坠地,裂为数块。钟楼内新铸有一口大铜钟,重6.5吨。

藏经阁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后,为高僧讲经说法处。珍藏有明大藏经、少林拳谱秘籍、清《少林寺志》等珍贵文物史料。现东西两壁经柜,藏有《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高丽大藏经》及佛教、少林武术方面的众多典籍。内供汉白玉大卧佛一尊,长7米,重16.5吨。

方丈室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面阔五间,进深三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九月三十,乾隆皇帝东渡洛水至少林寺,曾以方丈室为行宫并宿于此,后来方丈室又被称为“龙庭”。

立雪亭

在方丈室后,有明代所建纪念二祖慧可的立雪亭。殿内悬挂“雪印心珠”四字匾额乃乾隆皇帝御题,匾额正中有“乾隆御笔之宝”的印鉴。

千佛殿

      千佛殿因殿内绘有大型壁画五百罗汉而得名。为少林寺常住院最后一进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

千佛殿内神龛后面北壁及东、西两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壁画高 7.5米,长42米,面积320平方米,构图严谨,形象生动,气势磅礴,世所罕见,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殿内地面上,尚有48个脚坑,相传为当年寺内武僧练武所踏。脚坑分布整齐,呈一条线状,这被认为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千佛殿东侧有白衣殿,南北墙上均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二十米,很生动地表现了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情景。

少林寺的建筑遗迹、碑刻和壁画,充分展示了少林武术的历史和内涵。人们给予建筑的遗留以时间,建筑也回报以历史的痕迹和温情,也许这才是文物古迹的真正价值所在。


文章版权声明 1 本网站名称:洛阳君威旅游-河南本地旅行社
2 本页永久网址:http://www.junweilvyou.com/list_46/5468.html
3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如有侵权,请联系君威旅游客服微信:>13017648055 进行删除处理。
4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6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